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九州游游戏真实存在吗 > 新闻动态 >

热点资讯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发布日期:2025-08-21 13:30    点击次数:187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一直以来,开设什么专业、砍掉什么专业都是由高校决定,政府不会插手。但现在,印第安纳、俄亥俄、犹他、德克萨斯等几个州通过法律直接管理“砍专业”这件事。这场由州政府主导的“专业淘汰潮”已经开始。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这不仅意味着选专业的范围变窄,还会影响申请策略、未来就业机会,甚至要重新考虑去美国读什么、值不值。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去年,大规模文科专业裁撤潮已经开始。2012年到2020年,塔夫茨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分别削减了50%和42%的人文学科。2023年秋季,哈佛大学也取消了30多门课程,历史、文学、艺术史和宗教学等课程受影响最大。现在,州政府直接干预学术自治,目标是取消那些毕业生太少、招生太少的专业,把有限的教育经费集中在有高需求、回报大的专业上。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各州都有自己的标准。例如,印第安纳州规定副学士项目三年内平均每年毕业生得有10人以上,学士项目15人以上,硕士项目7人以上,博士项目3人以上。达不到这些标准的专业将被撤销、暂停或合并。普渡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等六所公立大学因此要砍掉或合并超过400个专业,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调整了249个专业,包括法语、德语、俄语等外语专业;普渡大学则砍掉了84个招生率低的硕博项目,如文学、微生物学、数学等。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俄亥俄州参议院第1号法案规定,如果一个本科专业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人数不到5个,必须关掉。学校可以申请“豁免”,但需要接受政府的附加条件。托莱多大学提前宣布取消非洲研究、亚洲研究、哲学、性别研究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本科专业。一位参议员表示,立法目的是打破大学的传统治理模式,迫使大学用供需逻辑来管理自己。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犹他州通过的HB 265法案削减了10%的公立大学教学拨款,共计6000万美元。大学要想拿回这笔钱,需根据招生人数、毕业率和劳动力需求重新分配资金。犹他大学宣布裁撤了81个课程项目,如中东研究、现代舞等,然后把资金转投到生物技术、工程、人工智能和护理等高需求领域。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德克萨斯州发布的第37号法案不强制砍主修专业,但要求大学每五年审查一次辅修和证书项目,合并或淘汰注册人数太少的项目。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这些州希望通过取消冷门专业,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让学生毕业后更快找到好工作,获得高收入。STEM专业成为最直接满足州内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的选择。而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人文学科被认为“没用”且有争议,优先被砍掉。此外,一些州希望借此削弱校方的管理权,集中更多权力在政府手中。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这场由州政府主导的专业大清洗,动摇了整个高等教育的根基。大量冷门专业被砍掉,导致理工科和应用学科的势力越来越大,文科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大学的学术多样性降低。为了保住专业不被砍,大学在招生和专业设置上变得更加保守,挤压小众专业的投入。现代语言协会执行主任Paula Krebs表示,如果只看毕业生人数,语言类专业肯定第一个被淘汰。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过去,大学自己决定开什么课、设什么专业。但现在,州政府直接用法律定下硬指标,还通过给钱等方式插手,这让学术界非常担心学术自由能否保住。比如,俄亥俄州那个法案的制定者就公开承认,目的是绕开大学内部的共同治理模式,让大学像公司一样只看重收益。这意味着,大学以后想开一些小众但有价值的专业,会同时面临资金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专业被砍,老师的饭碗保不住,影响他们的工作稳定,还会减少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哲学、宗教学、语言学这些专业的教授可能会被迫转岗甚至失业。长期来看,研究资金也会向应用型项目倾斜,人文和基础科学领域的长期研究支持会越来越少,没人愿意研究了。

美国大学大洗牌!留学生一觉醒来,专业没了 州政府主导专业淘汰潮

这些法律强化了一个观念: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以前,人们觉得大学是培养全面发展、有批判性思维的公民的地方;现在,州政府更强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经济回报。这种导向虽然短期内可能提高某些领域的就业率,但大学在文化和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可能越来越弱。简单来说,这场专业大裁撤,让大学更像就业工厂,却在消解多元与自由。未来,美国高等教育是更高效,还是失去灵魂,没有人能保证。

从学生的视角看,这波“砍专业潮”直接动摇了他们的学业与未来规划。文化研究、哲学、性别研究、语言学等本就不算热门的人文学科,在政策压力下首当其冲,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面临更少的选择。对于人文学科的申请人来说,择校难度增加,学费与生活成本也可能上升。即使目前某些专业仍然存在,但在低注册率趋势下,未来被裁撤的风险同样很高。已经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可能在学业中途接到专业被撤的通知,被迫转专业或转校,增加了学习的不稳定性与经济成本。

当州政府将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定义为培养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技术人才时,大学的通识教育功能会被边缘化。学生的学习路径将更多围绕职业技能,而不是学术探索。这种转变有助于短期就业,但往往会忽略跨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文化理解等软实力的培养。长远来看,大幅削减人文学科会导致社会文化素养下降,人文学科培养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和道德判断力是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基石。尤其在AI时代,人文社科人才培养不足,人才结构单一,未来将更不利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全球性挑战。

对于想来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尤其是那些看重投资回报的家庭,这既是风险也是机会。一方面,申请冷门的文科专业风险更高,需要避开已出台相关法案的州;另一方面,STEM等高就业率专业的地位更稳固,对想学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这场州政府主导的砍专业潮不只是简单的学科调整,未来可能引领一场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大学的理念正从传承知识和文化逐渐转向追求经济回报。但长期忽视人文学科,将削弱社会的多元性、创新力与文化深度,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权衡。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九州游游戏真实存在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